【自己的】我們在泰北意難忘(刊載於石油通訊)

 


2020我們在泰北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廖雅欣

 

今年的1月中旬,我和另5名國立宜蘭大學EMBA的同學們,首度踏上泰北這塊土地;我們受邀參加湄洲大學參與泰國副總理Deputy Prime Minister親自採摘大麻花種植的過程,參訪泰北幾大台商的工廠,翻山越嶺繞了幾千個彎,在泰緬境的密窩村和美斯樂山區見證泰北孤軍與電影「異域」的時代悲劇,沿途聽了許多泰國金三角大毒梟的時代故事,更千里迢迢將在台灣募集而來的玩具、糖果、餅乾、文具,帶進密窩、緬甸的小村落,分送給當地中文學校的孩子,將愛送到泰緬邊境;泰北是個沒有過多人工開發的寶地,8天的泰北參訪行程非常精實豐富,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年,每回相聚談起這段旅程依舊回憶無窮。

 

這次我們參加的宜大泰北參訪暨旅遊團,由校長吳柏青親自策畫行程並率團,成員除了EMBA學生之外,還包括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師生;8天的行程,從清邁市區出發,走遍美斯樂、清萊、金三角(密窩村)、湄宏順等地,行程概分為三大部分,包括參訪大學及台商,到泰北皇家農場觀摩及到泰緬邊境和孤軍後代交流。

 

一月的泰北清邁天氣很好,天空特別的藍,導遊楊文良曾擔任泰北華校校長,因而和吳校長結緣,我們都稱他為「楊校長」,這8天由他和弟弟「小黑」開車帶著我們翻山越嶺,繞過一望無盡的山彎;從機場搭車出發,我赫然發現前面有部觀光警察車閃著警示燈,該不會是在為我們開路吧!第一次出國受到這種禮遇,原來是清邁市區多塞車,怕耽誤我們的行程,接待方特別安排,大家忍不住和警車合影拍照傳回台灣分享,「真是太酷了!」。

 

很幸運有兩天的時間在姐妹校清邁大學和湄洲大學參訪,認識有機農業、咖啡種植等教學與銷售作業流程,其中一個上午受邀參加湄洲大學大麻研發中心的「大麻花採收儀式」;其實在泰國種大麻還是不合法的,但泰國政府特別核准湄洲大學在2018年申請種植12000株大麻研發做為醫療用途;儀式當天由泰國第三高的官員副總理Deputy Prime Minister到場主持,全場維安森嚴,經歷冗長的致詞之後(原來泰國和台灣一樣都很愛致詞的),終於進行採收儀式,由副總理帶著校長吳柏青在內的貴賓們,一起採摘大麻花,為避免實驗場所曝光及大麻外流,其餘人都只能在場外透過視訊觀看,最後再將大麻花移到場外的花盆裡種植。我們第一次看到大麻的「實體」,像劉姥姥一樣好奇得不得了,猛拍照留念,泰國媒體亦大陣仗採訪報導此事,場面超盛大。

 

清邁周邊有不少華商,華商在泰北的經歷也是我們這次主要希望取經的內容,其中蜂蜜產業是泰北大宗,台灣有很多蜂蜜來自泰國,我們參訪的清邁健康食品公司,是泰北知名的蜂蜜生產商,華商楊盛清在40幾年前從台大園藝系畢業,回泰國種洋菇,之後轉而養蜂,如今工廠為自動生產線,一天產八萬罐(五百克裝),年產1.5萬噸。工廠裡的大桶可裝300公斤的蜂蜜,全程品質都要掌控檢驗,除了各種蜂產品,他還兼做養蜂工具與蜜蜂疾病的治療。另一名蜂蜜台商黃成金(金輝股份有限公司)來泰國創業30多年,家裡是台灣傳統的養蜂家族,他和我們分享努力的過程,堅定維護生產品質、傳承技術的信念;在廣大的泰北地區養蜂需要種龍眼,讓蜜蜂採花蜜,也就有了龍眼干產業,附近一家台商創辦的龍眼干工廠,目前是泰國最大的工廠。我們在台商們的眼睛裡到堅韌的毅力,即使在偏遠的泰北,他們日以繼夜工作,願意創新投資與開發,真的非常感動,也很值得肯定。

 

  泰北有幾處著名的觀光景點,如白廟、藍廟及黑廟等,建築藝術風格很強烈,但對我們這次精實的旅程來說,這些只是路途中的幾個景點,我們的目的地是前往泰緬邊境的美斯樂山區、密窩村;這兩個地區位置相隔甚遠,首先從清邁花五個小時車程直達到美斯樂山區,這裡的華人也是當年國共內戰後,雲南泰北孤軍93師的後代,過去小說電影「異域」所稱「亞細亞的孤兒」,經過了幾十年,在台灣與大陸的資助下,這裡已經不是小說和電影中的不毛之地;美斯樂山區在天一方,我們和夜市攤販用國語交流,感到特別親切,仰頭一看,天上一輪明月滿天星斗,映照在市區帶著純真笑容的孩童臉上,大家心情都特別平靜,回到飯店,刷牙時感覺水是甜的,而且非常的甜!
 

前往泰緬邊境密窩村途經拜縣pei,它的地名原意是「逃難」,這裡居民多來自雲南,歴次戰爭後翻山越嶺而來,如今的拜縣,是泰北邊境熱鬧的觀光區,歐美人士的避暑勝地,夜市人潮裡十之八九是阿兜仔,台灣遊客並不多。導遊楊校長說,外國人來拜縣都是住個一星期,租個摩托車,想出去就騎車到處晃,想睡覺就睡覺。夜市黃金店面一間小小攤位店租就12千元,房子就要賣1千多萬。

  泰北和緬甸、寮國交界,有幾個少數民族,從美斯樂開始到拜縣,我們最常遇到的是歷蘇族,厲蘇族的小朋友眼睛大大圓圓的,笑容很可愛。車子經過許多的山彎,路途中有個制高點可以遠眺緬甸,小販賣著各種傳統服飾,其中尖挺的彩色帽非常可愛,大家各買一頂拍照做紀念;在路旁看到不少茅草竹屋,楊校長說,這是歷蘇族許願蓋的,就像佛家的佈施,路人走路累了可以坐在竹屋裡休息。

  靠著暈車藥的支持,繞了數不清的山彎,一路來到密窩村,下車時正值晚餐時刻,車子停駐在李家酒店前,一旁正是傍晚迷霧中的麗池水庫,眾人不禁驚呼好美,還以為來到了武俠電影場景裡! 但這裡溫差很大,尤其是密窩村晚上真的冷到靠北! 白天攝氏30多度穿短袖,晚上冷到8.9度,冷得不得了,我們住的是麗池水庫(中華救總協會捐助闢建)旁山坡上的土角屋,雖然有熱水洗澡,但沒有吹風機,只有一件薄薄的毯子,上床前我穿上了4件上衣,包含了輕羽絨外套,再穿2件褲子、襪子,還圍上圍巾,才有一夜好眠。

  一早天亮,已經來密窩服務多次的吳校長帶著大家繞麗池散步,正逢學生上學時刻,一旁泰文學校好熱鬧,這裡的小朋友真是太可愛了,見人就笑,逢人就打招呼。我們還發現了一間簡易加油站,當下戲稱它是「密窩的中油」,只加機車,加油只有一條細細的管子,設備非常的簡易,至於汽車就得到山下的城市加油。

  密窩村的華人住民幾乎都是泰北的孤軍後代,經歷數十年游擊隊戰亂,曾在台灣政府輔導下種植茶葉維持生活技能,但收入並不高,僅管如此,他們仍出錢出力堅持讓自己的孩子學中文,白天上泰文學校,晚上就到華校上課。楊校長住的黎明新村華校設備較佳,教室全靠住戶自己動手蓋,也由村民自己樂捐募款聘請老師上課。另一所密窩青華小學校,裡面有100多位學生晚間來學校學習華文。我們到兩所華校獻上年節祝福,同學帶來助聽器捐贈給老人,我則向中油的同事以及親友們募集玩具,並購買糖果餅乾,分裝在可愛的禮物袋內,生資院提供小紅包及文具;雖然數量不多,但看到他們的笑容,大家都覺得很溫暖。

  密窩村位在泰緬邊境,遠眺山稜線就是緬甸,高處有泰國軍隊駐守,再遠一點則是緬甸軍隊。村裡有個黃嘉達博物館,館主黃嘉達在3歲時隨國軍93師第3軍從雲南而來,10多歲就加入游擊隊,真正打過仗,館內收藏著打游擊仗時留下的文物。博物館雖然簡陋,但牆上高掛著中華民國國旗,讓我們感到很親切,他很樂於和大家分享密窩村的故事;附近山頭還有座軍史館,是過去游擊隊的師部,旁邊還留有監籠,黃先生說,輕罪者關在籠裡,重罪者則關在地洞嚴懲。

  小小的密窩村背負著時代的悲劇,因為位處要塞,才會成為各國游擊隊爭相想佔領的地方,最知名的緬甸毒梟坤沙就曾經是這裡的一方之霸,楊校長童年時曾騎馬去向坤沙拜年領紅包和禮物,村落也常彼此征戰,這些故事對我來說,彷佛是電視及小說的場景,聽得一愣一愣的。如今這裡有漢族、傣族、泰國人,還有各種少數民族,他們都和平共處,回想戰爭帶來的悲劇,內心相當的感慨,希望世界永遠和平,密窩村民也能永保安康。

  我們通過泰緬邊境軍隊駐守區,來到緬甸撣邦村落,正逢佛寺慶典,青翠的山谷洋溢著佛樂。這裡的住民以傣族人為主,歷經多年戰役,最近20年來已無戰事,從居民臉上親切的笑容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樸實與善良。緬甸撣邦小學教的是傣族語和英文,參加完慶典的他們盛裝而來,吳校長發送給他們小禮品,預祝孩子們新年快樂,小朋友堅抱著可愛的玩具,彎腰向我們道謝,雖然只是小愛,能送到緬甸也讓我們一起愛在緬甸。

  這次去泰北,還去了好幾處的皇家計畫農場,分別在美斯樂、湄宏順等地。所謂的皇家計畫農場就是泰國九世皇蒲美蓬為振興農業所推動的,早期泰北很多地方種植罌栗,透過皇家計畫農場的協助,農民改而種植其他經濟作物,當時台灣也提供不少協助。農場有許多的農產品,最有名的像是蜂蜜、牛乳片、水果乾等,許多觀光客到泰國都會購買。我們在農場裡除了看到各種特色作物,還有柵欄裡可愛的綿羊、在草原奔馳的馬兒等等,還意外看到罌栗的幼苗呢!農場裡風光明媚,官員宿舍也蓋得很漂亮,楊校長告訴我們,泰皇本身就是農業專家,過去每年都會到泰北來指導農民耕作,這部分現在則是另一個公主在負責。

密窩村附近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,最特別的「樂洞」Tham Lod Cave,是一處天然的石灰岩洞,必須跟著提燈女郎進入,洞內稱得上是鬼斧神工,隨著階梯忽上忽下,最後還得搭舢板才能出洞,洞口掛滿黑蝙蝠,走過樂洞,發現大自然是不簡單,另外還有一處石灰岩漿體驗的公園,每個人臉上都塗滿了岩漿護 膚,全都變「黑臉」,個個相視而笑。

  依依不捨離開密窩,前往湄宏順搭機返回清邁,山頂有處「1864」的紀念公園,1864,代表從清邁到湄宏順有1864個彎,我們克服了1864個彎!湄宏順省是泰國77個省中最窮的省份,卻是幸福指數最高的,從首府的建築、街道可以感受到,這裡好舒適啊!楊校長說,想來泰國養老,可以辦養老簽,但每個人要存80萬,3個月後就可以動用了。

從湄宏順搭機到清邁,從純樸的農村風光回到熱鬧的城市,還去逛了夜市,一下子突然不能適應回到文明世界,我們搭國內航空小飛機,行李已經由楊校長安排直接車運回清邁旅館。出機場時,熟門熟路的吳柏青校長叫了輛雙條車,談好車資每人30泰銖,全部團員含司機18人,全擠上車,是平常9人座的兩倍之多,還好平安順利抵達。

在泰北的最後一夜,我們搭上「超載」的雙條車,其實內心的感受也是「超載」的,因為行程充實、收穫豐富而滿足,因為送暖給華校孩童而愉悅,但內心還是有一部分的空間,期待能為在遙遠的泰北山區,同樣血脈的孤軍後代做些什麼!回到台灣沒幾天,疫情開始漫延,透過臉書知道泰北旅遊停擺,楊校長接不到觀光客生意乾脆返家號召村民做公益,開挖排水溝、鋪路及蓋學校教室,我們在台灣,真的很幸福,期待疫情早日平緩,有機會我們再到泰北送愛去。

 

 

 

上 / 下一篇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