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宜蘭的】羅東新林場,宜蘭的驕傲
棚架下 泥土香 慢活小鎮半邊天 |
![]() |
【記者陳宛茜/台北報導】 |
「我希望打造一個慢活小鎮!」建築師黃聲遠這麼形容獲得台灣建築獎首獎的「羅東新林場」。為了塑造「慢活」的生活步調,他費力和政府、民間交涉,將一條供行人散步的廊道,慢慢導入被汽車占據的現代小鎮,將設計的尺度從建築拉高到整個都市,贏得評審的一致肯定。 建築師雜誌總編輯林志崧表示,台灣建築獎正值舉辦三十周年,評審希望選出能代表台灣觀點的作品。羅東新林場目前只完成一至三期,四、五期才剛發包。這個未完成作品卻勇奪首獎,對台灣建築獎可說是史無前例,正因為它是評審眼中「真正具台灣觀點的地域性作品」,並對台灣的未來提出建議。 羅東新林場位於羅東鎮邊緣,目前已完成的建築中,最顯眼的是一個大棚架,以及一個用木棧橋做成的跑道。它們其實只是作品的「起點」。 木棧橋是「小鎮文化廊道」的一段,未來這個步道延伸包圍至兩個國中和三個小學,讓居民和師生擺脫汽車的干擾,用腳感受土地的芳香和自然悠閒的步調。 棚架則是黃聲遠心中最能代表宜蘭特色的公共建築形式。宜蘭多雨,棚架既可擋雨,半露天的空間也能容納各種形式的活動,從辦演唱會到民主集會場所,「最不確定的機能才能帶來最多的幸福!」 在獲佳作的集合住宅「平均律」中,不僅打破住宅拿不到建築獎的迷思,也是台灣住宅建築的革新之舉。
【2008-10-29/聯合報/A6版/生活】 |
謝謝雅欣的支持,
我們家老公此時正在7-11設法買聯合報
可以和翰揚一起辦慶功大會囉
嗚
還是不要看好了
今天標題下得很讓人不滿意
有見面時再解釋啦
別難過,我知道報社的分工
至少那張照片很漂亮ㄚ
ben 說幾年前他去聽過黃聲遠的演講,那個絲瓜棚就是已經在那裏了,幾年後的今天,絲瓜棚還是絲瓜棚~~沒什麼動靜啊
可憐的宜蘭縣啊,經費一直不足,而且議員還一再諷刺
ben 說要得這些建築獎項,沒有送上白花花的銀子,幾乎很難得獎,所以未完成的建築能得獎算是難能可貴
所以這算是宜蘭的驕傲吧~~宜蘭要成為好的生活大縣,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建築或公共藝術是絕對少不了的啊~~
對了,這篇文章怎麼不是妳來寫的啊
忘了告訴你,我們的農場之旅改成十一月廿九日,實在是大家時間喬不攏,一直改來改去。
我也聽過黃聲遠幫宜蘭社大的演講,我剛好是那場的紀錄(唉,他的演講記錄真難寫,跳躍性的思考不好掌控,我擔心自己的紀錄有錯,還特別請他再看過一次,果然錯誤百出,他也花了不少時間修改呢),所以對這個印象特別深,其中黃聲遠曾經說過,建築並不是為了當下居住所設計,而是必須考慮設想到十年、二十年之後的環境,也因此在這之間經常會有可能令一般人無法理解的情況,所以他和其他同仁總是得花很多很多的時間在與民眾、官員溝通上面。
事實上,到目前黃聲遠的作品仍然有許多爭議,最多人在講的就是什麼好看不好用之類的,本來嘛,公共建築的東西就是這樣,得飽受批評,很多大師的作品在建立當初也是批評不斷,至於是不是真的是好建築,恐怕也得等時間的考驗,但我聽過他所描繪的建築想法與境界,實在令人佩服。
經費這種事情啊,牽扯到的層面實在是太遠又太廣啦。唉。
是啊,我也這麼覺得,真正珍貴的文化或建築、藝術,即使是數十年後也要經得起討論。我覺得黃聲遠可貴的就是他的「態度」,即使大家有意見,他的「態度」依舊如此。
如果大家有興趣,可以請最下面那位jean小姐,安排她老公上來談談心得,哈哈
但不管怎麼說,jean,恭喜了,也要感謝妳老公讓宜蘭再度躍上台灣舞台
如果宜蘭每個建築師都在這樣無恥的搶經費
如果宜蘭每個建築師都有這樣的基地
如果宜蘭每個建築師都有這樣的多的廉價勞工
那宜蘭的環境一定會更好
不會再只有一個人得獎
員工都是狗
http://ys591014.com/xuite-16264385
說得比做得好聽
他應該當作家
做得好
就
不需要那麼多演講,
來得到大家的認同,
每個作品完成宜蘭又分裂一次,
這也是他的設計考量之內,
做建築的第一步,
就是設計你的業主,
純樸的宜蘭人已死
如果對個人有意見
可以直接向他反映
願意當廉價勞工,也是勞工自己的選擇
在這裡,我希望大家用廣角看自己看別人看大家
希望真的能用廣角的角度
看自己
看別人看大家
所以正面反面的意見都要接受…….
這是公民的社會
不要花了納稅人的錢
成就了自己
每個人都是建築師
努力在維護自己的環境
應該感謝宜蘭先天自然與居民長久以來維持環境
再多設計
也只是製造新的問題留給後人來解決
這個世界也不會變成烏拖邦
嗯
你現在這樣的講法,我就同意了
也覺得你有尊重到我
謝謝